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 “四举齐力”绘就人居环境新画卷

2025年08月15日 字数:1869 浏览量:

甘井镇安装垃圾分类收集站

□文/图 赵军武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甘井镇聚焦“一核五会六个一”,以争创“干净甘井”为标尺,用好用活“议事协商”机制,以“让群众住得舒心、过得顺心”为目标,针对人居环境“整治难、易反弹、群众参与度低”等痛点,通过“靶向整治、建管并重、党群联动”等举措,推动16个村(社区)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一时清”到“长久净”的转变,镇村颜值与村民幸福感同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以“靶向整治”为突破,解决“突出问题”。聚焦三大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强力攻坚“垃圾顽疾”。针对村内积存垃圾、沟渠漂浮物等问题,实行“户清理、村收集、镇统筹、县转运”模式,积极对接,新配置分类垃圾桶350个、新增清运车1辆,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清洁大行动”12次,累计清理陈年垃圾

150余吨,实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用力整治“乱搭乱建”。对村内私搭棚舍、占道堆放等现象,采取“先劝导后整治”方式,由镇村干部逐户上门做工作,累计拆除违章搭建12处,清理占道杂物86堆,腾出公共空间2000余平方米;全力改善“污水治理”。对全镇9个污水设施完成提升改造,修复破损管网1.5公里;对村(社区)公共厕所和户厕进行提升改造,完成12个村级公厕提升和350座户厕改造,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园”。

以“硬件升级”为基础,筑牢“宜居根基”。甘井镇把基础设施改善作为民生实事,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打通“出行路”,硬化村组道路2.8公里,修补破损路面1.3公里,解决8个村(社区)“雨天泥泞、晴天扬尘”问题;在主干道和村口安装太阳能路灯260盏,村民夜间出行不再“摸黑”;打造“微景观”,利用闲置宅基地、荒坡地建设“口袋公园”6处,种植各类苗木8500余株;在村民院墙绘制农耕文化、家风家训彩绘1200平方米,既保留乡土味,又增添文化气;完善“便民设施”: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处,配备健身器材;设置公共晾晒区6处、垃圾分类投放点42个,从细节处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

以“长效管护”为关键,防止“反弹回潮”。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该镇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专人专管”机制。全镇16个村(社区)组建保洁队伍16支,划分责任区域,实行“月薪+绩效”考核,由村民代表每季度打分,考核结果与工资直接挂钩,确保“日常保洁有人干、干得好”。二是推行“积分激励”机制。村民参与清扫、维护公共设施、举报环境问题可获积分,积分可兑换洗衣粉、食用油等日用品。目前已发放积分6000 余分,带动1000余名村民主动参与管护。三 是 完 善“村规民约”机 制 。 将“垃圾分类、门前保洁、禁止乱倒污水”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由村民议事会监督执行,对违规行为通过“村广播”提醒,用“软约束”养成“好习惯”。

以“党群联动”为抓手,凝聚“共治合力”。甘井镇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角。一是党员带头“作示范”。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组织全镇在家党员认领“卫生岗”,每周带头清扫,带动群众参与义务劳动800余人次。二是群众参与“提热情”。组建“干净甘井清洁队”“监督管理队”等志愿队伍32支,吸纳280名村民参与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三是宣传引导“浓氛围”。通过“村民大会”“田间宣讲”等方式讲清整治意义,用“环境变好后,农产品更好卖、客人来得多”的身边事,让群众明白“整治不是负担,是为了自己”。

如今的甘井镇,道路干净了、庭院整洁了、村民舒心了。下一步,甘井镇将持续优化举措,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长久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深化,让乡村真正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心”的幸福家园。

链接:

“一核五会六个一”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探索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和系统化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核: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并创建“党建+乡村旅游+数字乡村”示范点。

五会:构建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五类组织,形成村级群众多元自治格局。

六个一:1.为民服务一张网格:通过城乡社会治理网,将网格延伸至巷道、覆盖住户,设立2619名网格员。2.文明实践一块阵地:建立“五堂合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法治教育、家风宣教等活动。3.权力规范一份清单:梳理8类73项村级事务,形成“小微权力”清单。4.积分激励一套机制:通过“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机制,累计兑换积分120万分值。5.生态型质量提升网络平台:为质量提升和产业链协同提供技术支撑。6.质量发展基金:设立专项基金扶持质量提升企业,推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