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电影 创新激发活力
西安电影制片厂XR电影产业基地开启沉浸式电影叙事新纪元
□文/王鹏
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负责人王季萱
西安市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院秘书长李博
从老牌电影制片厂的涅槃重生,到XR(扩展现实)技术与电影产业的深度融合,西安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变革,推开电影世界一扇新的大门。
8月22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省市媒体采访团走进西安电影制片厂,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科技电影之旅。园区内,一座苏式红砖建筑群修旧如旧,仿佛时光在此凝固。但走进其中,你会发现另一个维度的“正在进行时”:动作捕捉系统正在录制演员的细微表情,AI大模型正在辅助编剧修改剧本,8K超高清头显与一体式观影座椅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这一切都标志着,西影这家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牌电影厂,已经全面拥抱XR技术带来的电影革命。
历史转身 老牌影厂的科技突围
西影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2016年,西影集团面临生存危机,“整个院子被围墙围着,厂区里杂草丛生、十分破旧,企业濒临倒闭”。随着新一届团队接手,西影开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经过几年发展,西影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蜕变。当企业起死回生、步入正轨后,团队开始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
“如今的西影,是艺术西影、时尚西影,也是产业西影,更是科技西影。”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负责人王季萱这样定义今天的西影。
从2023年开始,西影探索人工智能在影视领域的应用;2024年,则将目光聚焦到XR技术,希望通过XR为传统影视赋能。这一转型思路与西影一贯秉持的“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理念一脉相承。
全生态布局 构建XR产业新体系
西影的XR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全生态特征。在主营业务上,西影构建了以影视为核心,以文旅和传媒为协同的“一体两翼”战略格局,推动科技、艺术、文化、资本“四轮驱动”的创新发展。
在技术层面,西影成立了两家专业公司:“西影无界”(陕西西影无界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XR全领域的底层技术支撑;“沉浸奇观”(西安沉浸奇观电影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内容开发制作工作。这种分工明确了技术与内容并重的发展路径。
2023年,西影研发了电影行业垂直应用大模型——“银虎大模型”,这也是陕西省首个在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发了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贯穿影视开发制作的全流程、全生态。
王季萱介绍:“今年,我们基于文本的三大子系统将全部实现SaaS(软件运营服务)化上线。SaaS化上线后,行业从业者乃至普通人,都能使用它进行剧本创作、评估与修改。”
软硬一体 重新定义电影体验
在西影XR电影产业基地,一款即将量产的虚拟现实电影专用座椅格外引人注目。这款座椅集渲染服务器与轻量化头显于一体,是全球首款虚拟现实电影专用设备,已荣获2025第二届中国(科技电影周电影金数字“年度杰出技术创新应用”荣誉。
西影联合头部企业推出的联名定制款头显设备更是实现了技术突破:裸机重量仅180克(市面上大多数头显重量在400-600克),支持双目8K超高清与超宽视场角,集成了空间交互、手势识别、眼动追踪等功能。
“这种底层打通至关重要,”王季萱解释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毫无技术基础的人经过2分钟培训,就能熟练操作整个影厅。”
西影将相关产品整合为“坐观式虚拟现实电影全栈解决方案”,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设备部署、软件接入、内容接入、人员培训、运营运维等全环节,实现一体化服务。
内容为王 探索XR叙事新语言
在XR硬件不断创新的同时,西影深知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的核心。当前很多XR硬件滞销,核心原因就是缺乏优质内容。
“我们没有好内容,硬件便失去了价值。所以我们先探索如何通过XR技术讲好故事、打造精品内容。”王季萱强调。
西影正在全面推进《梦回延安》《龟兹乐舞》《石峁鹰熊》等多部虚拟现实电影的制作,首批作品将于今年与观众见面。这些作品分别聚焦红色精神谱系、展现丝路文明等主题,尝试开启沉浸式叙事新体验。
在叙事方法上,西影系统探索虚拟现实特有的“空间叙事”方法论,自主研发虚拟空间拍摄系统、融合现实渲染系统等关键技术工具,构建起从剧本创作到开发制作的完整工业化流程。
坐观式体验 八大优势破解行业难题
基于对市场的深入理解,西影选择聚焦“坐观式”虚拟现实电影,而非大空间体验。这一选择基于坐观式模式的八大优势:
部署灵活(无需考虑场地动线)、翻台率高(观众随到随看)、观影舒适度高(避免长时间行走疲劳)、平效比好(空间利用率更高)、内容承载量高(一个影厅可存储几十到几 百 部 影片)、适合电影叙事(让观众静心理解故事)、市场推广灵活(可快 速 规 模化)、合作模式灵活(各方角色拆分明确)。
“视觉奇观与观光是昙花一现的,人类对叙事和故事的追求才是永恒的。”王季萱道出了选择坐观式的根本原因。
微短剧协同 数字内容生态多元发展
与此同时,西安在微短剧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据西安市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院秘书长李博介绍:“2024年,西安的微短剧占比为全国的60%。”
西安微短剧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野蛮生长”走向“精品化”路线。成本从以前一部30万,飙升到现在100万,这些资金全花在了服化道和内容上。题材也从主打“爽感”“狗血”,转变为更多以温情、爱情、亲情为导向。
《老盔有了新主人》《人活一口气》《鉴心》《凤凰鸣天》等精品微短剧的成功,证明了西安在数字内容创作方面的实力。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外获奖,有的还登陆了北美市场,并取得播放量前三的好成绩。
产业集聚 打造XR发展新高地
2024年9月,在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期间,西安XR电影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40余家XR头部企业、顶尖开发团队齐聚西影。《西安市培育打造XR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落户西影。
2025年3月,西安市XR产业发展基金成立,这也是国内首支XR电影专项基金。基地配备了动作捕捉、高精度扫描阵列、AI三维建模、渲染算力服务等先进硬件设施,同步搭建AI辅助剧本创作、技术共享开发、数字资产数据库等软件平台。
基地还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构建XR产教融合体,形成覆盖内容策划、开发制作、技术研发、展演体验、设备展销及教育研学的完整产业生态,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未来已来 电影产业迎来新变革
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辰130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伴随《国家电影局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正式发布,电影产业迎来历史性变革——传统二维电影与虚拟现实电影正逐步形成“花开两枝、协同共进”的新格局。
西影呼吁所有致力于新电影形态的从业者联合起来,共建学习型行业联盟,推动开放合作、集体创作,实现技术平台共享、数字资源互通、叙事方法共研、投资风险分散和商业模式共探。
“西安的优势非常大,”王季萱总结道,“第一个,文旅优势全国数一数二;第二个,人才、高校、科研的力量非常不错;第三个,西安的营商环境、‘一带一路’起点的职能定位,国家赋予的使命也非常重要。”
随着首批虚拟现实电影今年与观众见面,西影坐观式解决方案沿“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一个由科技赋能、内容为王、生态协同的XR电影产业新纪元正在到来。
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家老牌电影厂的转型故事,更是一个城市、一个行业面向未来的创新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