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品牌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工商联(总商会)创新发展委员会委员、西安上君林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涛
□文/李鹏涛
在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之际,陕西省工商联(总商会)创新发展委员会委员、西安上君林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涛就陕西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品牌建设发表观点。
当前,正处在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创新、活跃市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大局。而提升发展质量,离不开一个核心驱动要素——品牌。品牌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更是赋能产业升级、塑造区域形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就品牌建设、品牌管理与品牌战略谈几点思考和体会。
精耕细作 筑牢品牌建设根基
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精耕细作。它始于卓越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成于独特的价值主张与文化内涵。
一、价值引领,内涵驱动:品牌的核心在于其向用户传递的独特价值。陕西民营企业应深入挖掘三秦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资源禀赋(如航空航天、现代农业、能源科技、文旅文创等)与现代产业优势,将其融入品牌基因。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要将文化、科技、绿色等元素转化为产品创新、美学设计和消费体验,形成具有陕西特色、时代气息的品牌故事和价值主张,从而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
二、品质为基,创新为魂: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必须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筑牢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堤坝。同时,创新是品牌持续焕发生机的源泉。要加大研发投入,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使品牌始终保持领先性和吸引力。
三、体验至上,触点融合:在全渠道营销时代,每一个与消费者接触的点都是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要优化线上线下消费体验,确保从产品认知、购买决策到售后服务全流程的顺畅、便捷与愉悦。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品牌体验,让品牌价值可感知、可触摸。
科学系统 提升品牌管理效能
品牌建设成果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来维护和增值。品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态化、精细化的运作。
一、体系化运作: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团队或机制,制定清晰的品牌管理规范,涵盖品牌识别系统(VIS)、品牌声誉、品牌传播调性等,确保品牌形象在不同场景、不同媒介中保持一致性和专业性。
二、资产化视角:将品牌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进行管理和评估。定期进行品牌审计,跟踪品牌健康度(如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洞察消费者反馈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品牌策略,防范品牌危机,实现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数字化赋能: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品牌舆情、用户画像、市场趋势的精准洞察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品牌传播策略的优化、营销资源的精准投放和用户关系的精细化运营,提升品牌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高瞻远瞩 明晰品牌战略方向
品牌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品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一、战略定位,聚焦差异化:陕西民企需立足自身资源能力和市场竞争格局,进行清晰的战略定位。是做行业领导者、挑战者,还是细分市场的专家?是主打高端品质,还是亲民性价比?明确的定位有助于集中资源,在目标用户心中占据独特位置,避免同质化竞争。
二、生态构建,赋能产业:对于致力于“以品牌赋能千行百业”的企业而言,品牌战略应超越自身,着眼于构建或融入产业生态品牌。可以通过打造爆款品牌、平台型品牌、联合品牌、区域公共品牌等形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输出标准、模式、管理和品牌价值,带动陕西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一品牌带动一片产业”。
三、长远布局,持续迭代:品牌战略要有长远眼光,不应为一时的市场波动所左右。同时,也要保持战略的灵活性,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如新发展理念、双循环格局)、技术变革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迁,适时进行战略迭代和升级,确保品牌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四、立足陕西,放眼全球:陕西民营企业要有打造“陕西名片”“中国名片”的志向。在深耕本地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等历史机遇,推动品牌“走出去”,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向世界展示陕西制造、陕西智造、陕西品牌的魅力。
品牌建设是民营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梯,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系统推进的战略工程。它要求我们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作为陕西省工商联(总商会)创新发展委员会的一员,我呼吁广大陕西民营企业家们,加倍重视品牌的力量,将品牌战略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共同打磨属于我们陕西的“金字招牌”。
(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