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温热

2025年09月28日 字数:1447 浏览量:

飘扬的五星红旗    (图源网络)

□文/李茸茸

临近国庆节的这些天,即便手头的工作还在排队,即便在城市的早高峰车流中穿梭,可当“国庆节”这三个字在心底轻轻一响,总有一种温热的情绪从忙碌的缝隙里钻出来。这不是空洞的感慨,而是想对这片土地说些什么的冲动,是想细数它每一寸肌理上跳动的生机,是想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揉进文字里的执念。

前两天,我在出差的高铁上望着窗外不断掠过的景色,才真正读懂了“速度”二字的意义。有一次整理老物件时,一张30年前的汽车票勾起了回忆。据父亲说,那是他当年去省城的车票。那时候路远难走,要转四次车,中途在中转站歇一天,再赶次日的车,前前后后走了三天才到。父亲说,那时候他要提前三天出发,揣着馒头和咸菜,在拥挤的车里站过半程,只为赶一场会议。而现在,晨光里揣着母亲刚打好的热豆浆,刷着乘车二维码或身份证就能轻松进站,落座时还能感受到杯沿的热气,到了正午就能坐在省城的图书馆里敲方案。这300公里的时速,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它是让果农能把新鲜水果当天运到全国市场的底气,是让山里的教师能每周回家陪孩子的承诺,是让每个普通人的“想家”和“想闯”,都不用再被距离熬成漫长的等待。原来祖国的“快”,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从容。

我在实验室的灯光里,看见“强大”最朴素的模样。我的一位博士同学,专注于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国庆前夕,他全身心投入一组需持续七八天的关键实验,日夜驻守实验室。到了晚上,就在折叠床上小憩,手机每四小时响起的闹钟,标记着不容错过的实验节点。“催化剂活性数据差一点都不行,错过个峰值,七八天就白等了。”然而,这样的日子里,失败却是常事,成功则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熬出的那一点点照见希望的星光。这种“再试一次”的执着,恰是我们民族科技从无到有、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精神底色。从“两弹一星”撑起民族脊梁,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再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不断刷新、5G通信技术让偏远山村的孩子也能听名校课程……祖国的现代化,从来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摸到、用到、享受到的真切好处。

最让我心头一暖的,是在小区的烟火气里,读懂“温度”的来源。上个月帮奶奶调试智能门锁,看到了茶几下压着的旧照片。二十多年前的老小区,土路坑坑洼洼,楼道里没有灯,有一次摔过一跤后,奶奶晚上出门就总存着份小心。“现在多好啊,”奶奶指着窗外,“路铺得平平整整,楼道装了感应灯,走路再也不怕摔了。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儿子在外地,点开就能看见我在看电视。不想做饭的时候,还可以叫外卖送上门,这在很多年前想都不敢想。”这些变化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却藏着最实在的真理:祖国的强大,从来不是看高楼多高、大桥多长,而是看老人出门是否安全,看普通人的难题是否得到解决,看科技是否真的能改变家家户户的日常。

此刻,窗外的五星红旗在秋风里舒展,我在手机上频繁刷到《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时,才发现我们心底的自豪,从来不是凭空而来。是从父亲的旧车票到我的高铁票,看见的时代速度;是从同学实验室的闹铃声里,听到的科技强音;是从奶奶的旧照片与今天小区面貌对比中感受到的民生温度。这盎然的气象,是祖国蓬勃生长给我们的底气,是让每个普通人把日子过扎实的那份温暖。

这份底气与温暖,同样是祖国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相信,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有意义,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能生长。希望我们永远带着这份清醒的自豪,与它并肩走下去,祖国的明天,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无限可能”,而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努力,一笔一笔书写出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