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从人才培育到服务创新的实践路径

2025年11月14日 字数:1498 浏览量:

文/赵洋 温馨 陈辛妮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抓手,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福祉。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理念和专业方法,成为衔接政策资源与民生需求的关键纽带。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群众结构失衡、公共服务薄弱等挑战,社会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育、服务模式创新及社会力量整合,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新思路。本文分析乡村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瓶颈,从人才培育、服务创新社会力量整合三方面探讨实践路径,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仅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更涉及亿万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这一进程中,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和系统科学的介入方法,正成为连接政策资源与民生需求的重要纽带。当前,我国乡村发展面临人口结构失衡、公共服务薄弱、文化传承断裂等多重挑战,而社会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育、服务模式创新与社会力量整合,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社会工作在农村服务范围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资源整合效率低、专业方法与乡土文化融合待深化等三大瓶颈。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

多元实践路径

(一)专业人才培育:筑牢乡村社会工作发展根基

人才是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核心保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本土+外来”的社会工作人才体系至关重要。依托地方高校开设“乡村社会工作”课程定向培养本土人才,通过“银龄社工”等项目吸引城市人才下沉。江苏某高校“乡村社工青苗计划”三年培养80余名专业人才,缓解人才短缺。同时需完善激励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服务模式创新:精准对接乡村多元发展需求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维度,社会工作需立足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创新服务模式。在产业发展方面,社会工作者可发挥资源链接者角色,协助村民对接市场信息、技术支持与销售渠道。如浙江省某茶乡社工机构联合电商平台举办“乡村振兴电商培训班”,帮助茶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带动茶叶销售额同比增长40%。在文化振兴领域,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社区营造方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带头人。如陕西省某古镇社工组织村民成立“非遗保护协会”,通过传统手工艺展演等活动传承非遗文化并带动乡村旅游。针对农村特殊群体,可推广“个案管理+小组工作+社区营造”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从单一救助到能力建设的转变。

(三)社会力量整合: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

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工作机构、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整合者”和“协调者”,可通过搭建社区议事平台、培育村民自组织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如广东省某乡村社工协助村民成立“乡贤议事会”,在村庄规划等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引导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社会工作服务,通过“企业捐赠+社工服务”模式引入资源,例如某慈善基金会与社工机构合作开展“乡村养老服务提升计划”,在中西部地区20个村庄建立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结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社会工作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明确服务内容、标准与保障措施。同时,加强社会工作在乡村数字化治理中的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服务精准度,如开发“乡村民生需求智能评估系统”。此外,深化社会工作与乡村本土文化的融合,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为全球减贫与乡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社会工作通过人才培育、服务创新与社会力量整合,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关键的专业作用,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转型。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