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文/周国栋
家风是根植在中华五千年绵延不绝文明血脉中的重要精神基因。
古代的家风发轫于“小家”
古代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社会的组织形式绝大部分以家庭、家族为单位开展,生产力不足,因此古代的家风以孝为本。儒家十三经之中就有记载孔子向曾子讲述孝道的《孝经》,强调孝道在人类行为中的至高地位。到了汉代,“孝”文化被官方制度化,从皇帝开始尊崇孝道,谥号中都要带一个“孝”字。家风的内涵以“孝”为出发点,延伸到父慈子孝、尊师尊老、精忠报国……孝感动天、程门立雪、岳母刺字等家风故事代代相传。
革命年代的家风以“大家”为先
鸦片战争之后,在百年屈辱中不断抗争不断觉醒的国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以“坚定信念、爱党爱国、忠于理想”为精神内核的红色家风。毛主席全家以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勇于战斗,一家出了六位烈士;林州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在物质条件和技术能力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红旗渠这一世界工程奇迹;以于敏、邓稼先为代表的核工作者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祖国核事业默默奉献数十年……
新时代的家风是传统文化精髓和时代发展需求的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家风的传承也因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进行着演变,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继承了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又顺应新时代党风政风建设的现实需要,共同铸就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新时代家风。
新时代家风以家国情怀为导向
在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人民群众能够清晰无比地认识和感受到,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张桂梅秉持“一个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理念,用生命托起大山的希望,不仅改变了一个个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更为当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钟南山等万千医疗工作者,面对未知的凶猛疫情,舍小家为大家,果敢坚毅逆行向前,创造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抗疫奇迹。
新时代家风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和父母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陈祥榕在保卫国家利益面前视死如归,英勇与数倍于己的外军殊死搏斗,人们不仅为他在日记里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所动容,更感动于“陈母问勇”背后凝聚着的朴素而坚韧的家教家风。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刘秀祥,毕业后放弃北京高薪工作,返乡任教,发起“助学走乡村”计划,累计帮助了超过1800名学生完成学业。
新时代家风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家风败坏是有些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之一。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相关内容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也注重引导全社会注重家风家教培育,以制度化法治化的形式推动家风建设。
新时代家风以培育社风为目标
良好家风在社会生活中对其他社会成员会产生明显的辐射效应,对周围人群的品格培养会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能带动一个地区社会风气的整体向善向好发展。淄博烧烤热的开端不过是部分淄博人民和外地大学生之间一场偶然为之的双向奔赴,但是随着一个个、一群群的淄博人自发地站出来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点燃了一场红遍全国的热浪,把一个网红事件转变成了淄博“热情、厚道”的城市名片,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千金难买的坚实基础。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只要有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就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